三十岁前的我要怎么过,三十后才会过得到人人嘴里常挂着的那中“黄金时代”人生观。
依据身边的人的指导下,
依照“前人”的成功指标做法,只要找个安稳的工作,
把钱存钱好,放进银行做定期存款。
就一定能成功!
这成功 = 拥有一间自己的家,有车,有自己的家庭
安全、简单又方便!
这些都是人生所需要得东西,
有必要急着将之买下吗?
如果……
这“成功”是一个人的话,当我们相遇时:
阿燊:嗨!你好,我是阿生!
成功:嗨!我叫成功。
(握手)
阿燊:我今年25岁,正找着一个人生目标,可是,到处都找不到啊~
成功:啊!是吗?!你遇到我就好啦……
我可以让你这一生都安安稳稳的得到一间属于自己的家,
拥有自己的私家车,一个自己的家庭!怎么样?
在期中你可以更换屋子啦…… 车啦…… 都没关系!
保证都很安稳的!怎么样?
阿燊:OMG! 啊?就这样过一生啊?
成功:要不然你还要些什么?人生不就只是这些吗?
要是你结交了“梦想”的话,你要负上被我们排挤的责任哦!你愿意牺牲吗?
阿燊:也对,我没有什么很伟大的梦要去实现,我还是先去找“人生目标”谈一谈吧……
然而,在这个时候…
《给未来的旅行者》给了我一个暂时性的定心丸,
让我将此记入在这,好让不久后再度陷入人生惶恐的我,回看这段记忆。
184 - 187页:激发热情
谈有关兴趣/梦想:
作者,劉哲瑜自己也认为,吃饭可以当兴趣,可是兴趣当饭吃却是另外一回事。
一份可以玩又可以赚钱的工作是绝大部分人的梦想,他曾想过投入旅游相关产业。因为爱玩,以为只要爱玩就适合旅游相关业,一直到他遇上一位朋友,改变了他的想法。这位朋友在旅行社工作了十多年,他对作者说他自己曾经也一样是背包客,他说
“自从当上了导游,旅行变成一份职业时,就多了一股责任。当旅行变得垂手可得,就不再懂得珍惜;当旅行变得不再遥远时,就变得不再向往远方。”
许多人都曾经陷入一种【选择的胶着】,冲动和理智之间往往存在一条模糊的选择基准线。当我们不敢越界、思考时间越久,就容易被卡住,不敢做出抉择。
结果才发现“旅行的理由”是基于不想被局限,想忘记时间的重要性,想随时离开一个讨人厌的城市,想随时做一些疯狂的事。知道了这些答案时,就了解自己不适合当导游,也不一定非得要投入旅游业产业。不是喜欢玩就非得要去从事旅游业,也不是喜欢看电影就非得要拍电影、喜欢音乐就非得要当歌手!
旅行如同一场考验,让你学会如何定义自己生活的态度,当你找到自己的生活态度时,也就懂得如何在人生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答案!
谈到“如何去定义自己的生活态度”时,让我想起一部还未脱离2字头的我们应该发现的一些事情,脱口秀TED里发布的触动人心的分享。
我很认同,身为twentysomething的我们,
在现在这个时候,是去做建立自己想要的人格的事情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