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者

周慕姿-《情绪勒索》作者曾经说过,在感情里面会有一个是追赶的,另一个是逃跑的。

就好像Jurassic电影里面的恐龙不停追,人就不停逃跑。这种事是维持一段感情里必经之路。要是长期扮演着追逐的突然不再追了,习惯了逃跑的人会突然觉得没有安全感,反而会担心”为什么不再追了”。

长期扮演追逐的人,难免会面对不少的挫折,逃跑的会累,追的人也会心力殆尽。不停的追,因为想得到所以需要主动扮演开拓者,走在前线的通常都难免不懂什么在远处的难关会以什么状态迎接自己。

可是这些追逐的人在心理层面需要保持一种相信自己可以付出掌控局面的信念。当然这种不懂来自何处的勇气和主动力不尽让追的人吃了不少碰钉子的苦头。这些追的人需要学会跌倒了爬起来的能力,累积足够的经验会让这些人在有意义的感情上收益。累积了足够的经验可以看比较容易分辨局势的转变,可以让自己更容易在对的时候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

虽说挫折绵绵还是会学会爬起来的追逐者,耐力也会被太多的难关给消磨殆尽。有生俱来的耐力并非无止境,过份多的压力还是会磨灭一个有志气的灵魂。长期面对过多的挫折会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耐心被长期消磨总会来带负面性的反应,就好比拉扯橡皮筋,适量的拉扯并不会对它造成什么伤害,过份的拉扯或超过它的能耐范围之外,它会失去原有的弹性,更坏的情况下还会失去原有的收缩功能,被扭曲甚至断开…… 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

承受过这样的内在压力,难免也会扭曲了一个心理正常的心灵。回不去原有的收缩能力,解决这些心理阴影的功夫就没那么直接/简单了,一旦造成了伤害,就不会像伤口那样可以“伤势复原”…… 纠正一个阴影的概念等同于“学会接纳和克服”,而并非“治疗,让伤口复原”,它或许是受害下半辈子都得学习的功课。

感情没有谁是谁非,不管是追逐还是逃跑的人,适量的给予关怀才是维持感情路上一起面对现实生活的实际做法。不要只顾自己的感受而人生攻击原本想关心自己的一方,原本想付出关心反而遭到没有约束的攻击,你还希望别人还会痴痴以永远不变质的关怀以对?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需要学会的是从别人身上找出一起共存的分界线。一味逼迫别人成为一个自己理想中的人反而会让原本喜欢的他/她变成另一个人,要是真的无法妥协那么双方一起找出平衡点。要嘛就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要嘛就一起堕落…… 一个人跑得太快会让双方之间出现一种隐形的距离,因为走得比较远一方的需要学会宽容,去接纳比较慢的一方。

一段路上没有什么“占便宜”的事情,要是一段感情里出现了“谁给谁占了便宜”,那么这段感情就是注定破裂,只有互惠互利的感情才会让双方获益,那就是所谓的双赢的境界。它本来就不像电影世界才会出现的那么咯曼蒂克,或者说,电影里只呈现了感情路上一小撮的元素,模糊了人看不清背后的实际操作是需要以什么代价换取。

大家都是为了生活在一起而把自己丰富多彩的情绪也加入在其中。各方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理念不同让生活方式出现冲突是平常不过的事情。只要大家了解到双方的大方向是活得更幸福,秉持这大方向在意识内,以它解读对方的每一举一动一言你会发现对方的真正含意。

到头来,你会发现,以上的所有要点都是从自己出发……
这就是所谓的感情路上是一段了解自我的过程。你了解到在一个自己会露出100%自我的另一个人时,你是怎么跟他/她相处的?你或许现在才开始反思曾经学过的经验并没有正真让你遇见和触碰到那么深处的自己。

诚实商人

常常想够买一些价格比较昂贵的器材的时候,
第一个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怕被人骗,被人“砍”(付超过市价的价钱)。
所以非得自己再三肯定、弄懂、学会到熟练,
唯有熟悉了才能够比较安心的去购买,
减少对辛苦赚来的钱的“伤害”。
这个时代有了网络商店的出现之后,
也方便了消费者物比三家的过程,
可是价钱高低出现明显差距时,
可信度就成了买卖的阻碍,妨碍消费者继续以更低的价钱。

我并非觉得每一个商家都是短见的,
曾经遇到过几个真正出来行正路的商家,
有幸能够遇到这些商家真的需要好好珍惜。

可活了这么久,没当到了新地方,
记忆里没有不必担心被人“砍”的印象,
尤其是出外买一些自己比较不熟悉的器材的时候。
这就是所谓弱肉强食?
为了生存真的只有这个选择吗?
我们是人类,有思维/判断能力的动物,不是禽兽。
做短见的生意,只选择做一次生意,真的比较明智?

转嫁给人可接受?

去过了日本一趟,购物时,听他们的sale总会提起一种日本人的观念。
“如果他们肯出高价出售一个商品,那商品就肯定有一定的价值/品质存在。”
“如果你只为了买比较廉价的商品,那么就得牺牲品质,日本人对自己的品质很有信心,卖得贵的肯定有它的意义所在。”
想购买一个品质好的商品,卖得便宜的商品就少花时间去考虑了(卖得贵因为他们真的对品质有信心)。
虽然如此,我也不排除日本也有黑心商人的存在,
或许只是那个频率就没有那么泛滥,而且可信赖的品牌也不难找而且还多样化/选择多。

选择短见的商家,照我想,其中一个原因或许来自遭遇不顺心。
我也相信没有人喜欢“爽”让别人受苦,
做生意时也难免会遇到被欺诈/不幸的事件,
负面影响过重,也渐渐把这些负面效果无意识下也扩散了给周围的人。

难道,自己遇难,转嫁给人是“可以接受”的吗?

不管有没有,都是"Sales"

本地的网络商店,很难看不到“Sale”,真的大家都全年在“sale”吗?
原本没有sale的东西都mark成“On Sale”,随便货比三家,
就很容易发现许多卖家只是明显的把价钱拉得特别高,再以市价当作“优惠价”去卖。

真的有帮助自己的销量吗?
这些举动,除了可以吸引注意力以外,它只是间接性在告诉客人们说商家本身不在乎客人们喜欢的“sales”,“用sales字眼不是真的有优惠,只是一味满足网络商店的流量”。

“Sale”字眼新用法
商家们,只有“On Sale”才能够吸引浏览量?
拉高价钱,然后以普通价格卖成折扣价会带来多少反效果的影响力多大没人知晓。

乱用“待标”/“Sale”字眼是“可以接受”的?
因为人人都这样做,“Sale”这字眼被滥用,失去了它真正的“优惠”的意义。

没关系,在这个网际网路的时代,这些问题非常容易解决。
打开手机浏览器就能迅速的够货比三家,
同时间把乱用“sale”的网络商店也迅速的纳入私人黑名单中,
接下来就可以更快速找到可信赖,适当性使用“Sales”的商店了。

Block了之后,下次就不需要再看到那些乱来也浪费时间的商家啦~


常常会有一种想法突然出现在思绪里:
“生意人要在马来西亚成功,只要懂得推销/让更多人看见自己秉持诚实的信念和努力就能够让生意更上一层楼了”

多少个10年与阶段


前一段时间,家人“追戏”(看溏心风暴3),追到我这来。
这部连续剧让我最印象深刻的阿九(凌乘风)一直挂在嘴边说的人生还有很多个十年
在那之前,我想每个观众应该只是敢想人生还有多少个十年?不如痛快享受人生吧!,要不然就给人嫌命长的感觉。

自从TVB有这种嫌命长的说词,最近很少会听到有人再问人生有多少个十年?以示人生短暂,善待自己的论点了。(是错觉还是TVB的感染力极强?)

虽然步入了中年,自己还是停留在人生还有多少个10的思维。
换个角度想,有时候选择性去接受人生的确还有不少个10,可让自己心情放松。

对我而言,那“10是多或少其实只是意味着年龄数字,
只是在说明你活了多少和还剩多少年的生命。

关于人生岁数,阶段才是关键。
人生有几个阶段,而人只有一次机会去经历一个阶段,
在该阶段所做过的疯狂趣事,你只能够在下一个阶段里回味。

你或许会想象自己小时候的傻里傻气的回忆,
再好笑,你或许不会想以现在的自己回到那个时候了。
若想要,以你的人生历练,想要也做不到了。

享年阶段,你或许就不想再以有限的体力,再过着中年期穷奋斗的日子了。
后中年阶段,或许就不想再以刚踏入社会那样懵懵懂懂,中被指点学习。
中年阶段,或许就不会想再回到做什么也没有财力、实践自己的青春期日子了。
青春阶段,或许不想过着任何事情都得听着长辈指示去做事情的日子了。
幼年阶段,好想变大人(脱离这阶段),因为总觉得任何事情都能做到。

你可以度过几个“10,一个阶段却只能够经历一次。

这些阶段的来临没有预告,
当你来到了某个人生阶段,
只会以一种原来是长这个样子的感觉来迎接你的到来。

海变山

向海洋呐喊,得不到回音,
以为努力喊,喊破了喉咙,
会得到回报,应有的回报,
见山上的人,回音反应迅速,羡慕不已。

想把海变山,愚蠢得很,下场惨不忍睹……
是不是原本就不应该接近海?
是不是原本先主动离海选山?
是不是不该付出至苦到疲惫?
是不是原本就不该把焦点放重?



没有超能力,无法凡事纯粹付出,
没有童话故事般无条件付出的神力,
盼望付出得到回报,
只期望靠海可听得见回音。

看见山上有做着举动的人们,
不费吹灰之力随时可得到回音,
质疑,是否老早就应该放弃?

曾几何时,还笨得深信能够把海填成山,
把海炼成山那样拥有那么轻易可以得到回声的能力,
就凭着手脚亲自一斗一斗沙迁动,
海水却很毫不留情吞噬了原本就不属于它的东西,
是的…… 再愚蠢也去尝试。
固执认为问题不是用来逃避,
所以深信肯定会有解决之道,
一心想把海变成山那样可以得到喊出去的回音。

对,依然学习尝试中,
或许得学会放弃这里,把焦点转移?

只有当事人体会最深,
对任何人吐出都会带来不详后果,
唯独忍受,寂寞感重。
孤独得不简单……

尝试尝试……
一直到自己对事情渐渐失去动力,
变得开始质疑原本定下的是不是错了方向?
变得对原本动力十足的计划产生排斥心,
变得不敢把以它作为面对众人的话题,
变得不再主动制造接触的机会,
变得不敢思考近期的目标,
变得不想接近的事物,
变得不再尝试,
变得想逃避,
变阴影,
……
变成对那颗心产生陌生感。

“喂,初衷是长什么样子的?”


MBTI 人格测试

最近通过启点文化认识了MBTI人格测试的工具。 原以为人类就是那么的无法预测,了解过MBTI之后才发现人类的性格老早被荣格在100年前的人格类型论给说明了。(MBTI并非荣格研发的,但是两者的概念有所相似) MBTI把人类分解为16种不同的人格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倾向”: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