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工作的我

或许一些身为上班族的朋友,
会很想往一份能够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发展,
也能够领上班族的薪水吧?
可是在家工作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虽然,凡事有好的也有坏。
但是,在我还未解除前,
我根本就不知道这种工作方式有什么不好。

Work From Home = 不用做?很轻松?
每当向别人提起,你的工作是work from home时,
别人很直接的会认为你(好像不用做似的)“很得空”、“很轻松”……
可是,朋友们呀!
工作归工作,不是“在家工作”就等于“不需要工作”/“不是工作”/“很随便”啊!

工作量的计算
“工作量”就不再像在office时那样,以“看得见你有在工作”的方式来计算了;
而是以“做完了多少个项目”来计算你是否有在工作!

在office,也许你只需要“工作”就好,别人看得见你在工作;
在家,你需要把工作做完才好,因为没有人看得见你是否在工作。
工作量的计算方式也不再一样,压力也跟着增加!
基于工作已经变得没有大小之分,
每一项工作都变成了荧幕上的“任务名字(task title)”或者“任务描述(task description)”,
上师唯一看得见的,就只有那“任务状态(Task Status)”的rejected, unstarted, started, finished!

“你是否在工作”的衡量方式,就只能够以这三个状态来观察。
遇到不会做的,除了自己学,学不会,问人问上师,
就算问不明白也不敢问太久,别人也有自己要赶的东西。
东西做不会,只能够花更多时间去做。

虽然省下了在马路上的交通时间,却把省下的补在了工作上。
与别的上班族同时间上班,有时还会比他们迟下班。
严格计算,他们需要花时间在交通,
同时间上班,却在同样时间到家(我的放工时间)。
那么工作时间不就等于更长了吗?

在家工作最困难之处
把事情讲得一清二楚(explicit!),
每一件大小事我们都用Skype讨论,可是最难达到的就是传达的讯息是否全场一致。
讨论中只有一问再问,
最终结果还是得看到了成果才能够更清楚说好要再更改些什么部分。
因此,同样的事情就一做再做,重复做!
没有一清二楚,也许Work from home 只有“尽可能减少重做”的可能性而已吧!

Housework
说完工作量,就来谈谈housework memo,

有时家人留下的memo,
看了就不想动起来~
不是懒得做,
而是工作压力高的情况下,身心疲累,
你会抽出一些“空闲”时间去做家务吗?
你说你有工作,可是自己回想一下,
“抽出一点时间很难吗?”
的确不难,只是想轻松一下思绪,
安抚自己那紧绷的心情而已。
如果能够的话,
谁不想拥有一份可以得空到让你有时间在家做打扫屋子之类的杂事?

别说外人,
我想只要是没有经历过这种严谨的工作环境的朋友,
都难以想象这种感受吧!
我也是经历过才懂这种感受,也就是说自己拿来贱的!

自从换来这样的工作,
工作是一直连续不断,
它的程度可以在没有多少分心(做自己的事情)下,
也不自觉时间已经快到6点(正常放工时间)了!
可是,自己还没把东西做完!
别人,6点放工咯!
在家工作的,6点赶工!

经历过才懂,我太常把事情理想化,
把没经历过的事情想象的非常美丽,
却忘记了真实世界不会迁就自己思绪改变的!
还有……
work from home 跟其他工作一样是工作,
只是换个与自己独处的工作环境而已。

在家工作的好处
本想在家工作可以减少自己在马路上的时间,
增加自己做喜欢的事请的事间,
当工作并不是每天都忙,
反而能够抽个15分钟读轻松的书,让自己的操劳眼睛/思绪休息一下。

虽然做programmer并没有体力上的疲惫,但是精神上所累积的累可不能小看!
放工之后的我会出现“难以思考”的情况,要回忆起一件事情需要更长的时间或者做数学运算需要更多的集中力。
相比起早上起床之后的精神,比如说在阅读方面,放工之后的晚上时间,我必须花更长时间去消化硬性的文章。
这种问题,我能够在多余的休息时间到床上短睡稍微休息一下脑筋。


MBTI 人格测试

最近通过启点文化认识了MBTI人格测试的工具。 原以为人类就是那么的无法预测,了解过MBTI之后才发现人类的性格老早被荣格在100年前的人格类型论给说明了。(MBTI并非荣格研发的,但是两者的概念有所相似) MBTI把人类分解为16种不同的人格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倾向”: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