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通过启点文化,我认识了 MBTI 人格测试这个工具。
原以为人类的性格是无法预测的,了解 MBTI 之后才发现,人类的性格早在一百年前就被荣格的人格类型论所阐述了。(MBTI 并非荣格研发,但两者的概念有相似之处)
MBTI 将人类划分为 16 种不同的人格类型,主要基于以下四个“倾向”:
• Sensing(感官) / Intuition(直觉):S 通过五感获取信息;N 依靠抽象概念。
• Thinking(思考) / Feeling(情感):T 用逻辑分析选项;F 以主观同理心。
• Judging(判断) / Perceiving(感知):J 喜欢有规划的生活(井井有条);P 喜欢开放的空间(随遇而安)。
虽然性格可以通过这四个维度来区分,但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 S(感官)和 N(直觉)的特质,并非非黑即白。一项倾向占优势,另一项则为辅助型。当然,也有人在某一倾向上极为突出。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更为主导后,就可以从四个维度中各选择一个,组成四个字母的人格类型。例如:ESTJ、INFP、ENTP 等。
启点文化有一门课程《你是哪种人?》,讨论了 MBTI 人格测试和荣格心理学的一些概念。其中也提到了 MBTI 的演变过程,从一位崇敬荣格的母亲到她女儿接手 MBTI 的故事,非常有趣!
至于 MBTI 的结果,其演变过程经历了各种风波,这并非没有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其结果的一致性无法被科学证实,因此最终还是取决于个人的接受程度。
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我个人觉得没必要在意不同时间和环境下所产生的差异结果。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我们理解和认识自己的人格类型,可以作为了解自己、更加接近自己,以及在生活中面对各种挑战和自我怀疑时参考的小提示或指南针。
更加接近自己
在得到 MBTI 结果后,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对照,确实发现人格结果中的优缺点与自身相符,甚至会让自己有“恍然大悟”的时刻,仿佛如梦初醒般发现:“难怪当初即使自己不喜欢,还是会那样选择”或者“原来莫名的喜欢或不喜欢并非毫无原因”。确实如荣格所说,是“现实世界里的指南针”。
作为学者型(INTP)人格倾向的人,往往更喜欢独处,乐于在自己的世界中研究事物。然而,社会或周围的人可能会觉得“不爱社交就是孤僻”,独来独往容易被贴上负面标签。这时,个人的性格倾向与社会价值观发生了冲突,社会压力使人不得不随波逐流,让自己变得渺小。如果能理解自己为何在某些“不得已”的场合感到不自在,或许事后可以为自己做些事情,弥补过度消耗且不擅长的特性,做好自我调整。
如果一个内向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需要扮演外向者,并非不可能,只是他们更擅长内向。内向者在从事外向的活动时,持久力比外向者要短。由于不擅长不属于自己的特性,因此更容易感到疲惫,需要更多的休息时间来弥补过度的消耗。这些特性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加强,所以人格特性是可以改变的,并非固定不变。
当自己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感到不确定时,自己的人格特性或许可以作为一个更适合自己、让自己更舒适的指南。真的值得一试!
CPP MBTI 是专业的付费版本,但以下会提供几个免费试玩的 MBTI 测试链接。
以下可以去玩玩的测试的链接(免费的,准确性不保证):
- 16Personalities: https://www.16personalities.com/free-personality-test
- Truity: https://www.truity.com/test/type-finder-personality-test-new
- Humanmetrics: https://www.humanmetrics.com/cgi-win/jtypes2.asp
- Personality Max: https://personalitymax.com/personality-tes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