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酷了

马来西亚经过了几场集会,
从人人不听闻过的集会到只有“那些人”(爱动乱的)才参加的集会。



一直到变成大家眼中“非参加不可”的嘉年华似集会之后,
参与者里渐渐出现厌倦的情况,
开始质疑这种集会方式的可行性何在,
参加集会已经“不酷”了……

网络上出现各种让人看了让人感伤的言论说
“反正都无法造成任何改变,这一次集会也不会有任何不同”
“出席了又怎么样?又不能够得到什么?”

想在此呼吁一些“嘉年华参加者”厌倦的时候,
当参加集会变得“不酷”了之后,
就别在网络上影响想参与的人的意志了!
参加活动,尤其是需要精神体力的活动,
参加到累了就好好休息吧!
没关系的,可是别骚动别人的意志力噢!

这些做法不就是如同球队中的球员们在练球的时候说
“练什么啦!反正都打不进世界球赛!”
“练了又怎样?你得到什么?”

再来一个梦想环游世界的旅游例子
“梦想到XX国家环岛/旅游完毕回到家园会有什么改变?”
“去了又怎样?你得到什么?”

别再散播负能量了,
试想象第一次想尝试的新人看了怎么想?
内心依然还在不稳的心灵了看了怎么想?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谨慎对待网络上的资讯平台,
从网民们能够在网络上随意吐出暴力恶毒言论/思维,
却难以在现实生活上谈吐中说出的言论的那种言行不一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被(网络上)周遭的人同一时间资讯轰炸,
怎么叫人如何不潜意识的把“人人都这样说”的当作可信度高的言论呢?

真正受害的人都拥有着更坚强的想发声意志,
为了美好社会而陪同一线的战友们。
照我看,出席者们将会是这些坚持的灵魂!

在这一次“不再酷”的Bersih 5里能够看见留下来捍卫的人是谁,
来自什么族群,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和阶级群体。


你呢,你又会以什么形式留下?

男人的情绪,去了哪里?

从小,男人就被训练成“没有情绪的生物”。 如果在外表现出“多余的”情绪,就会被贴上 软弱、不够男人 的标签。所以,为了生存,男孩们学会了忽视自己的感受,与情绪保持距离。久而久之,他们成为了一个习惯性忽略自己内心波动的群体。 不仅对自己的情绪缺乏关注,甚至对别人的情绪也难以共鸣。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