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者

一人在追一人在逃

周慕姿在《情绪勒索》中曾提到,在感情中,总有一个人扮演追逐者,另一个人则扮演逃避者。


就像《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电影中的恐龙不停地追赶,而人类则不断地逃跑。这似乎是维持一段感情所必经的过程。如果一直扮演追逐角色的人突然停止了追逐,那么习惯了逃避的人反而会感到没有安全感,甚至会担心:
为什么他不再追我了?
长期处于追逐角色的人,难免会面对不少挫折。逃避者会感到疲累,追逐者也会心力交瘁。他们因为想要得到对方而主动出击,但走在前线的人往往无法预知前方的困难将以何种方式出现。

然而,这些追逐者在心理层面需要保持一种信念:相信自己可以付出并拥有掌控感。当然,这种不知从何而来的勇气和主动性,往往让他们吃了不少苦头。他们需要学会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能力。累积足够的经验后,才能在有意义的感情中获益。经验的积累使他们更容易辨别局势的变化,在适当的时候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

尽管挫折不断,那些学会重新站起来的追逐者,他们的耐力也会被过多的困难所消磨。天生的耐力并非无止境,过度的压力终会磨灭一个有志之人的灵魂。长期面对过多的挫折,会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耐心被持续消磨,最终会带来负面的反应。就像一根橡皮筋,适度的拉扯不会对它造成伤害,但过度拉伸或超出它的承受范围,它会失去原有的弹性,甚至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失去收缩功能,扭曲甚至断裂,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

承受过这样的内在压力,难免会扭曲一个原本心理正常的心灵。一旦失去了原有的“弹性”,要解决这些心理阴影就没那么直接或简单了。伤害一旦造成,就不像皮肉伤那样可以“痊愈”。纠正一个心理阴影,等同于“学会接纳和克服”,而非“治疗,让伤口复原”。这或许是受害者下半辈子都需要持续学习的功课。

感情中没有绝对的对错

无论是追逐者还是逃避者,适度地给予关怀,才是共同面对现实生活的实际做法。不要只顾自己的感受,而对原本想关心你的一方进行人身攻击。原本想付出关心,却遭到不明的攻击,你还希望对方继续以永不变质的关怀来对待你吗?

我们无法改变他人,需要学会的是从对方身上找到共同生存的边界线。一味地逼迫他人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反而会让原本喜欢的他/她变成另一个人。如果真的无法妥协,那么双方就一起寻找平衡点。要么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要么一起堕落。一个人走得太快,会让双方之间出现一种无形的距离。虽然并非绝对,但走得较远的一方需要学会宽容,去接纳较慢的一方;走得慢一些的,就得勇于做出一些新尝试。

在一段关系中,没有什么是“占便宜”的。如果一段感情中出现了“谁让谁占了便宜”,那么这段感情注定会破裂,或者它本来就是一门交易。只有互惠互利的感情,才能让双方受益,这就是所谓的双赢境界。感情本来就不像电影中那样浪漫。电影只呈现了感情路上一小部分元素,模糊了人们对背后实际付出的认知。而且,感情中原本就没有什么“公平”,能做到自愿性的“心甘情愿”,才更接近美满的感情。

大家都是为了共同生活而将自己丰富多彩的情绪融入其中。各方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理念,不同的生活方式出现冲突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只要大家明白双方的共同目标是过得更幸福,秉持这个大方向,用它来解读对方的每一个举动,你会发现对方的真正用意。

归根结底,你会发现,以上所有的要点都是从自己出发。这就是所谓的感情之路,是一段了解自我的过程。当你在另一个人面前展现 100% 真实的自己时,你会发现自己是如何与他/她相处的。或许事到如今,你现在才开始觉悟,曾经以为学到的经验并没有真正让你遇见并触碰到自己内心最深处,是一段很漫长却很有意义的新发现旅程。

心境先静一静

有时候,给自己一点喘息的空间,比一味咬牙硬撑更加健康。 当生活的压力让人动弹不了,可是地板上还散满了玩具, 在这时勉强自己在满腹情绪下去清理,只会让负面能量扩散到整个家。 我们究竟看重什么? 我们希望孩子从我们的内心挣扎中接收到怎样的讯息? 让客厅暂时凌乱不是什么大问题。 先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