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情绪,去了哪里?

从小,男人就被训练成“没有情绪的生物”。


如果在外表现出“多余的”情绪,就会被贴上软弱、不够男人的标签。所以,为了生存,男孩们学会了忽视自己的感受,与情绪保持距离。久而久之,他们成为了一个习惯性忽略自己内心波动的群体。


不仅对自己的情绪缺乏关注,甚至对别人的情绪也难以共鸣。更可悲的是,他们开始觉得很多情绪都是不必要的


“不必要的情绪?”


男人们从小被灌输一种观念:有情绪,就是在制造麻烦。


当你一直被教育成“少一点情绪,世界会更简单”,长大后,你甚至会怀疑自己的感受是真是假的。更别提分辨哪些情绪属于自己,还是被环境强加给你的。


感受力的消失


这些男人失去了“感受力”。


没有感受力的男人,是什么样的?

他们无法真正共情别人的情绪。

他们觉得情绪应该像电灯开关,可以随时关掉

他们冷血地认为,情绪是一种资源浪费

他们不懂得如何感受,也不允许自己去感受。

他们不能像女人那样自然地表达脆弱和疲惫。

他们不能说“不”,否则就是失败者。

面对别人的情绪,他们通常只有嘲讽(觉得无谓)或者逃避(不知所措)

他们对情绪的表达感到厌烦,甚至抗拒。


他们的大脑哪里出了问题?

是他们的错吗?是父母的错?社会的错?

为什么他们会变成这样?


情绪——男人的原罪


当男人展现出社会不接受的情绪,他是罪人。

当男人无法展现社会期待的情绪,他还是罪人。


现代社会对男性的标准是什么?

入得厨房,出得厅堂。(既要能入厨房,又要能上战场)

缺一不可,缺任何一个都很失败,抬不起头,不被看好。


试想象一个小孩,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长大。

他知道自己必须符合“标准”,却没有清楚的规则可循


当他面对悲伤时,他不能哭。

唯一“安全”的情绪表达方式,就是愤怒。


因为除了愤怒,男人的其他情绪都难以被接受。


一个没有得到足够安全下长大的男孩,如何成为“正常男人”?


如果成长环境不够安全,父母又无法给予正确的引导,男孩会在面对问题时“卡关”——不知所措。


他们或许会在年纪轻轻时,就被社会的眼光压得喘不过气,却没人教他们如何自救。


不会处理情绪的男人,被社会视为“怪人”。但他们自己,又何尝不想摆脱困境?


如果小时候没有安全感,长大后面对难题时,就更难找到方向。


社会不允许男人流露情绪,

男人不能显得脆弱……


可是,我们从未教会他们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当他们被困在“不可以”之中,情绪处理能力又从未被培养出来,

最终遇到需要感受力支撑自己前行的时刻,他们只能当机。


给男人的一句话:

学会感受自己的情绪,尝试聆听内心的声音。

感受,不是罪。

男子汉,也是血肉长成的。 

男人的情绪,去了哪里?

从小,男人就被训练成“没有情绪的生物”。 如果在外表现出“多余的”情绪,就会被贴上 软弱、不够男人 的标签。所以,为了生存,男孩们学会了忽视自己的感受,与情绪保持距离。久而久之,他们成为了一个习惯性忽略自己内心波动的群体。 不仅对自己的情绪缺乏关注,甚至对别人的情绪也难以共鸣。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