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被阅读拯救過

如今我們都是被閱讀拯救過的人,
他推薦李欣頻《我閱讀,因為讀書救過我的靈魂》文章。

聆听别人分享這篇文章時,
内容喚起小學三年級的一段記憶,
突然感觸不浅,感覺非把這些記憶結合起來紀錄下不可。

三年級時,老師都會鼓勵學生閱讀,
曾嘗試過去閱讀的並沒有發現閱讀有什麼樂趣。

閱讀刊物選擇不多,除了《小星星》刊物之外,
能夠接觸的讀物都覺得無關痛癢,結果阅读的,都沒認真過,集中不来。

就是不明白為何要閱讀,
也曾嘗試多買一些書刊去閱讀,
也沒有發現其中有什麼好玩之處,
閱讀變成了無聊的活動,
除可課業課本所需的讀物以外,本身也不會刻意抽出時間閱讀。

加上背負著天天背故事書的壓力,
更是加深了對閱讀的厭惡感。

一天,在級任老師的吩咐下,
唯有自己需要把生活時間表記錄下來給他,照做了。
結果在看過時間表以後,就大發雷霆的發脾氣。
到底怎麼了?(笨得不懂发生了什么事)

當時的不夠精明或是“不醒目”(慢半拍特性),
根本就不懂生氣的原因何在。
又不是沒有把時間表交給他?!

老師憤怒地說了一句:“我一看了你的時間表就很生氣!”

这小學老師的脾性根本就是眾所週知的暴躁,
像我这樣笨的,想到上學,心理只有害怕。

事到如今,他也還在想著“自己做錯了什麼?”(如今也沒有真正的答案)
我猜測或許是沒有把閱讀書刊加在生活作息的時間表內(而且還有“隨便”出現在時間表)。

如今回想起來,嘲笑當時的我應該隨便造假就好了,
反正他都不會知道的…… (太天真)

回看童年的我們,
老師擁有絕對的權威壓迫“壞”和“笨”學生,
這段記憶真是叫人不堪回首。
雖然這種權威教育方式,
已經不是現任當老師們能有的特徵了,
因為家長和各種校園管理能夠讓老師調職⋯⋯

一直到中學的青春期,
嘗試了各種的怪異尋找自己的旅程,
依然還有太多不知面對和沒有答案的問題。

精神上的折磨真是叫自己如何是好,
機緣巧合下,慢慢地接觸到一些刊物,
結果就開始嘗試了一些書籍⋯⋯
從中尋找自己的世界,從一本變兩本再變更多,
雖然沒有直接的答案,但是能從中發現適合自己的身影,
至少能讓自己覺得不孤獨,世上不只有自己,
地球的另一端還有人擁有同樣的處境,
讓自己接下來學會怎麼從中以自己的週遭事物劃出屬於自己的標準。

如果擔心類似的“閱讀生涯”被別人標籤,
那就得向上標籤的人請教更廣泛的閱讀領域,
這些觀念看法能夠帶來啟發,也是閱讀的一部分。

應付笨學生,或許需要花更多精力讓他們領悟閱讀的意義,
被吩咐死背故事書,沒有關聯性的故事情節,
或許只在訓練記憶力?

希望接下來的教育工作者別只關注表現已經足夠兼優的學生,
不是每一位學生的內心世界適合同一個成長環境。

就如種植,
熱帶國家,無需只把精神投入在已經適合在熱帶國家的植物。
這些植物本身就很容易照顧,非常適合在這種環境下成長。
難以在同一個環境底下生存的幼苗,才是需要費心思的對象群?

可是那麼理想的愛心教育環境,何處找?
如今校園流行著被政府逼著教師們做些無助於解決教育問題的事情。
然而這只曾經聽說會發生在芬蘭教育體系內。
或許我們部分人依然停留在“鐵飯碗”主義的思想吧~

如今的社會裡,教會你“若事情與自己無關,你認真對待就錯了”。

對社會還抱有希望的我們,
雖然活在遺憾中,還是不想就這樣。

唯有依靠一位好友曾教我的那一句“革命不用成功,……”活下去!

没有评论:

心境先静一静

有时候,给自己一点喘息的空间,比一味咬牙硬撑更加健康。 当生活的压力让人动弹不了,可是地板上还散满了玩具, 在这时勉强自己在满腹情绪下去清理,只会让负面能量扩散到整个家。 我们究竟看重什么? 我们希望孩子从我们的内心挣扎中接收到怎样的讯息? 让客厅暂时凌乱不是什么大问题。 先停下...